索引号 | 11610429016021738F/2016-00180 | 主题分类 | 其他 |
文号 | 发布机构 | 旬邑县 | |
公开日期 | 2016-04-21 | 有效性 | |
主题词 |
2016年,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:坚持以党的十八大、十八届三中、四中、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,贯彻落实县委十六届二十次全会精神,按照“四个全面”战略布局,遵循五大发展理念,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,以加快转型升级为主线,坚持稳中求进,稳步实施工业提振、特色引领、全域旅游、民生优先四大战略,推动县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,努力实现经济强、百姓富、环境美,加快建设关中最美县。
主要预期目标是:生产总值增长9%,达到108亿元;农业总产值增长7.5%,达到55.1亿元;规模工业总产值增长12.5%,达到90.8亿元;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%,达到106亿元;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%,达到21.8亿元;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0%,达到2.4亿元;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%,达到30966元;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%,达到10575元;万元GDP能耗下降3.5%。
一、抓特色、增效益,发展现代农业。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,走产出高效、产品安全、资源节约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。粮食生产上,大力推广高产栽培、旱作节水等农业新技术,抓好30万亩粮食生产,确保粮食总产15万吨以上。果业生产上,全力打响“马栏红”苹果品牌,沿咸旬高速、211国道、342国道建设“马栏红”万亩苹果基地,全年更新改造果园2万亩,苹果面积稳定在50万亩,总产达到53万吨。畜牧生产上,大力推广“温氏养殖模式”,加快旬邑·温氏40万头生猪一体化项目建设,引进肉产品加工企业1个,延长生猪产业链条,提升生猪养殖效益,全年生猪存栏50万头、出栏100万头,羊存栏10万只,牛存栏达到4万头,家禽存栏达到90万羽。特色产业上,种植土豆1.5万亩、烤烟5600亩、设施蔬菜200亩、中药材7000亩,建设土桥、马栏和清塬3个小日月杂粮基地,年内引进优良品种5个以上,做好底庙大葱、清塬糯玉米、黑猪肉等“一村一品”提升工程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上,引导种养大户、龙头企业、营销大户和科技人员组建各类专业合作社,提高农业经营水平。新建省级龙头企业1家、家庭农场2个,市级龙头企业2家、家庭农场5个、现代农业园区1家,组建联合社5家、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30家。
二、调结构、促转型,推进工业提振。以建设新型能源化工基地为目标,以结构调整为主线,应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,不断加快工业提振步伐。抢抓建设咸阳北部煤化工基地战略机遇,大力发展煤转化产业,加快推进2×1000MW火电项目前期工作,力争2×2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。积极培育新兴能源产业,加强与华电国际、中石化等企业合作洽谈,年内开工建设风力发电、光伏发电项目。抓好海天制药扩建、三正药业、果皇贸易、“太旗”食品、“凯德瑞”啤酒、“马栏山”果酒、苹果木质素生物有机肥等项目建设,夯实县域工业基础。加大煤炭资源整合力度,支持建立现代化大型矿井,全年煤炭产量稳定在800万吨以上。不断完善职田、太村、旬东、土桥四大园区水、电、路等基础设施,建设标准化厂房。利用央企先进技术力量,整合重组县内各油气勘探开发企业,完成钻探油气井40口,试油60层,改造旧油井60口。深入实施创业驱动战略,推进“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”,加快“互联网+”平台建设,改造传统产业,扶持、培育规模工业企业3户,新发展中小微企业50家、电商20户、个体工商户500户。
三、建景区、打品牌,做优旅游商贸。坚持把旅游业作为优化产业结构的着力点,进一步提高旅游业在生产总值中的比重。坚持以景区建设为核心,重点推进马栏红色镇、石门山国家森林公园、秦商文化唐家大院旅游景区等项目建设,打通“县城—马栏—唐家”和“县城—马栏—石门”旅游双环线,启动建设咸旬、铜旬高速出口3个游客服务中心,做精景区,优化服务,提升旬邑旅游吸引力。以“画里农庄·百年西头”为引领,大力发展乡村旅游。加大旅游宣传推介力度,充分利用旬邑旅游网、微博、微信和智慧旅游等平台全方位、多层次宣传,全面打响“红色经典游、休闲度假游、生态人文游”旅游品牌。全年接待游客380万人(次),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4亿元。巩固“万村千乡市场工程”、“镇超工程”成果,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生产生活需求。启动规划建设的电子信息物流园项目,引进和培育现代物流企业,大力发展连锁经营和电子商务,提升物流信息化水平,促进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。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.8亿元,增长13%。
四、争资金、引项目,夯实发展基础。加大项目建设力度。集中力量抓好工业、能源、城建、交通、服务业、生态、农林水、社会事业等重点领域投资。2016年拟建县级重点建设项目4大类74个,其中续建项目20个,新建项目54个,总投资94.22亿元,年度投资35.33亿元。分别为年度投资6.21亿元,实施太村镇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类项目18个;年度投资22.46亿元,实施陕西海天制药扩建等产业发展类项目31个;年度投资2.64亿元,实施旬邑县中医医院扩建等福利民生类项目13个;年度投资4.03亿元,实施旬邑县马栏红色镇建设等统筹城乡类项目12个。同时,抓好旬邑煤矿采空沉陷区综合治理、海欣制药、蚂蚁沟水库等13个重大前期项目,为县域经济发展积蓄后劲。严格落实项目建设“五个一”工作机制,加强要素保障和协调服务,推动项目建设提速提效。加大招商引资力度。以煤炭综合利用、农产品深加工、旅游服务业三大领域为招商重点,着力引进投资规模大、带动能力强、辐射范围广的龙头型项目。加强跟踪协调服务,切实提高项目履约率,全年引进10亿元以上项目1个,亿元以上项目6个,到位资金25亿元。加大争资引项力度。认真研究国家、省上产业政策动态,抢抓中央发行专项债券、新增投资等机遇,争取更多的项目挤进国、省计划盘子,纳入省市“十三五”规划,力争2016年争取各类项目资金7亿元以上。加强政银企合作,拓宽融资渠道,扩大融资总量。着力将扩大民间投资作为今后投资工作的一个重点,按照“非禁即入”原则,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通过PPP模式参与、投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项目建设。
五、强管理、提水平,加快城乡一体。规划编制上,坚持规划引领,及时修编县城、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,形成县、镇、村三级覆盖、有效衔接的城乡规划体系。县城建设上,坚持拓展东区、提升中心、完善西区,重点抓好城北棚户区、南北大街和泰塔路改造、保障性住房、东区路网、东区供热、县城污水处理厂中水利用等项目建设,不断完善综合服务功能,建设宜居县城。特色镇建设上,以建设镇级马栏市为目标,启动马栏红色镇建设,实施马栏干部学院扩建工程,保护性恢复八一剧团等15处历史遗存,配套建设水、电、路、网、供热等基础设施。加快推进太村市级示范镇建设,实施镇区民用天然气、污水处理厂、中心幼儿园等基础设施项目,拉大镇区框架,打造县城副中心。乡村建设上,坚持“统一规划、分步建设、滚动发展”的原则,启动建设12个新型农村社区和马栏镇4个美丽乡村建设任务。扎实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活动,推进农村“五改三化”,完成农村改厕5000户、危房改造800户,建成41处人饮工程,改造中低压农网90.3公里,修筑村间道路10.5公里,持续打造设施完善、宜居宜业的新农村。城乡管理上,关心关爱环卫工人,实行“环卫工人休息日”制度,完善“大城管”机制,扎实开展建筑渣土、餐厨垃圾等专项整治行动,杜绝乱搭乱建、乱停乱放及占道经营等脏乱差现象,提升居民生活质量,优化人居环境。
六、抓改革、促创新,增强发展活力。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,持续推进简政放权,减少行政审批事项,坚持放管结合,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制度;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不断释放经济发展活力;加快经济体制改革,全面实行“多证合一”、“一证一码”登记模式,放松市场准入条件,鼓励、支持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和民营经济发展;深化农村不动产登记制度改革,加快农村土地、宅基地确权登记,开展农村产权进入融资体制的改革试点探索;不断完善和健全科技创新体制改革,加强与邻近城市、县区和高等院校合作,加强科技人才交流;深化财税体制改革,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,建立全面规范、公开透明预算制度,完善政府预算体系,着力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。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,不断加快县级公立医院改革,落实分级诊疗制度,不断完善新农合“一卡通”信息化管理,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、看病贵问题。
七、重生态、优环境,建设大美旬邑。以创建国家园林县城、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为载体,加快生态旬邑建设。实施城区绿化提升工程,精心布设街道、小区、广场等绿化景观。科学布局镇区绿化用地,抓好绿化苗木栽植补植,增加绿量,形成景观。全年绿化造林4.5万亩,绿化道路30公里。加强污染物排放控制,加大重点行业节能减排力度,继续淘汰落后产能,严格控制新增化学需氧量、氨氮等污染物,降低温室气体排放,确保万元GDP能耗、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全市平均水平以内。积极开展生态示范创建活动,建成一批国家级、省级、市级生态镇、生态村。
八、保基本、兜底线,提升百姓福祉。坚持以人为本,持续加大民生投入,切实将各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。全力实施精准脱贫。按照“两年脱贫攻坚,三年巩固提高”的总体要求,实施产业脱贫、易地搬迁、教育资助、生态补偿、社保兜底等工程,着力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,实现2.4万人稳定脱贫。大力发展教育文化卫生事业。建设城区小学和6所镇村幼儿园,完成22所中小学校硬件提升。加快推进旬邑中学省级示范高中创建,完善初中部内部设施,推进城区优质教育资源充分发挥作用。加快推进基层文体设施建设,促进全民健身运动和文化体育活动全面普及,年内建成村级文化站10个、文化广场10个。完成县妇幼保健院综合楼、县中医医院综合楼、张洪中心卫生院医技楼、乡镇卫生院周转宿舍和30个规范化村卫生室建设。加强人口计生管理与服务,努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,落实全面“二孩”生育政策,统筹解决人口问题,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。强化就业和社会保障。加大对退役军人和城镇就业困难群体的政策扶持力度,全年发放创业促就业小额担保贷款4000万元,新增就业1800人,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5.5万人。不断扩大养老、医疗、失业、工伤、生育等社会保险覆盖面,逐步把城乡各类劳动者纳入基本社会保险统筹范围,强化社保基金监管。完善以城乡低保为主、临时救助为补充的社会救助体系,完善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制度,兜住民生保障底线。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