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中分区机关阳坡头旧址位于旬邑县马栏镇阳坡头村西北角,紧邻306省道。
1936年12月,西安事变发生后,国共关系趋向缓和。次年2月,中共关中特委机关迁驻新正县阳坡头区马家堡村,马家堡成为关中分区首府。
1937年7月,抗日战争全面爆发。同年9月,《国共合作宣言》发布,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,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。面对新的历史形势,中共关中分委响应中共中央号召,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,开展与友区划界谈判,发展党组织,深入宣传抗日主张,动员和组织群众参加抗战,推进了全区抗日救亡运动的蓬勃发展。
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,国民党开始消极抗日、积极反共。1939年1月,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确定了“溶共、防共、限共、反共”的反动方针,对陕甘宁边区实行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。关中分区地处陕甘宁边区最南端,成为国共两党摩擦前沿阵地。5月,国民党在此蓄意制造了“土桥事件”、“旬邑事件”等摩擦事件,揭开了陕甘宁边区反摩擦斗争序幕。
1940年3月,国民党预备第三师炮击关中分区党政军机关驻地马家堡,进占新正、赤水等县局地。中共关中分委为争取主动,决定分区机关和部队撤离马家堡,先驻长舌头、雷庄。5月,关中分委机关迁驻阳坡头村。
中共关中分委在阳坡头近两年时间里,贯彻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,与国民党进行了“有理、有利、有节”的斗争,进行反摩擦战斗120多次。同时,组织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,部队、机关开荒36万亩,群众开义田70000亩,办义仓153个,成立合作社17个,纺线140000斤,安置移难民4000户,涌现出张清益等一批劳动模范和劳动英雄,实现了物资自给和群众安居乐业。建成初、高级小学240多所,在校学生7000多人,提高了分区的教育水平。为加强党的思想宣传工作,创办了《关中报》、关警剧团。以习仲勋为代表的关中分委领导人,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,充分调动了分区军民和各界人士投身抗战、支援抗战的积极性。在关中分区以阳坡头为中心筑起了一道道铜墙铁壁,成功守卫了陕甘宁边区南大门,保卫了延安和党中央。
关中分委驻阳坡头时期,关中分区军民不畏艰难、顽强斗争的革命精神和保卫边区、建设边区、支援抗战做出的重要贡献。关中分委带领分区军民在阳坡头的奋斗历程和光辉业绩将永载史册!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