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legend id="h4sia"></legend><samp id="h4sia"></samp>
<sup id="h4sia"></sup>
<mark id="h4sia"><del id="h4sia"></del></mark>

<p id="h4sia"><td id="h4sia"></td></p><track id="h4sia"></track>

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
  • <input id="h4sia"><address id="h4sia"></address>

    <menuitem id="h4sia"></menuitem>

    1. <blockquote id="h4sia"><rt id="h4sia"></rt></blockquote>
      <wbr id="h4sia">
    2. <meter id="h4sia"></meter>

      <th id="h4sia"><center id="h4sia">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</center></th>
    3. <dl id="h4sia"></dl>
    4. <rp id="h4sia"><option id="h4sia"></option></rp>

        点击图片右键保存至桌面打印

        点击右键保存图片

        人民至上的价值观是马栏精神的核心要义

        时间: 2021-12-22 11:29:38
        来源: 马栏革命旧址管理处
        作者:
        责任编辑: 站群系统管理员
        【字体: 打印

        马栏精神是以刘志丹、谢子长、习仲勋、汪锋、赵伯平、张德生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,于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,在创建以马栏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关中分区的斗争实践中,孕育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。人民至上是马栏精神重要特质,是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本质特征,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质属性的实践表征。

        人民至上价值理念表现为深入群众,与群众打成一片。习仲勋等分区党政领导始终深入群众、关心群众和服务群众,听取群众呼声,了解群众所需。从1936年到1942年,习仲勋在关中分区达六年之久,走遍了旬邑的山山水水,同旬邑群众结下了深厚感情,留下了许多感人故事。中共关中分委驻马家堡时,农民马聚娃的妻子生娃时难产,情况危急。习仲勋得知后,即派警卫员党寿山帮忙请来大夫,买了药品,使婴儿顺利出生,母子平安,全家十分感激,并邀请习仲勋为孩子起名。1940年秋,关中分区专署驻阳坡头期间,习仲勋检查边防工作返回途中,路遇崴了脚的农民,看到他疼痛难行,问明情况和去向后,坚持让老农骑上自己的马,自己则帮老农挑担步行,直至回到机关驻地。随后,习仲勋还特别嘱托警卫员送老农到卫生队做了包扎并送回家中。老乡得知骑的是习仲勋专员的马时,感动地说:“我快五十岁的人了,从未听说过农民骑长官的马,还是共产党好啊!”1990年,习仲勋给拜访他的旬邑县作家张俊彪说:“你们旬邑,当时是关中分区,那里的村庄我跑遍了,而且还在很多村庄都住过,你要是不信,随便说一个村子的地理地貌,我马上能说出是哪个村子的;还有,如今只要是六十岁以上的人,你随便说一个人的相貌,我马上能说出他叫什么名字,住在村子的哪个位置,家里有几孔窑洞,院子或者崖洞有什么树,这人都做过什么,尤其是对革命有过什么贡献……”习仲勋务实的工作作风,赢得了群众的拥护,成为党员干部学习的楷模。习仲勋同志被毛泽东主席赞为“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”。

        人民至上价值理念体现为深入群众调查研究,脚踏实地了解群众实际。习仲勋曾说:“要完成好工作任务,必须要有正确的工作态度和正确的工作作风。”“要走出衙门,不当官老爷。”“既然是为老百姓服务,就应该站在老百姓中间,万万不能站在老百姓头上。”他在关中分区,始终坚持调查研究、实事求是的务实作风,科学实施了一整套推动分区革命和建设事业健康发展的政策。针对关中苏区的土改运动,他提出陕甘一带山大沟深地广人稀,又是黄土高原十年九旱,陕甘一带土改与南方土改的标准、方式和方法应有所区别。在习仲勋倡导下,关中分区在土改中没有发生一起侵害群众利益的事情,并在整个陕甘宁边区较早完成了土改。

        人民至上价值理念体现为保障人民当家作主,满足人民群众需求。关中分区认真落实“三三制”政策要求,提出“民主政治、选举第一”,推行“普遍、直接、平等、自由”的民主选举原则,建立了包括各抗日党派、各阶层人民在内的各级人民代表机关和权力机关参议会及各级政府,被称为名副其实的抗日民主模范区。时任中共陕甘省委书记李维汉曾在视察关中特委的工作后在《党的工作》杂志上撰文指出:“在我经过的陕甘苏区,关中是最好的一块苏区”“关中的党是从斗争中锻炼出来的布尔什维克的党”。关中分区重视发展文化教育事业,发展中等教育和完小教育,开办冬学、夜校、识字班等社会教育,创办《关中报》、建立八一剧团,发展群众文艺,使文化教育工作走在了整个陕甘宁边区的前列。陕北公学、鲁迅师范、陕甘宁边区第二师范、八路军荣誉军人学校先后在这里建校办学,为中国革命培养了数以万计的革命人才;1944年底关中分区共建有完小9所,初小243所、夜校62所、读报识字组282个。1933年,习仲勋倡导创办了《关中报》。《关中报》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结合党的中心工作办得有声有色、多姿多彩,共出版700多期,发行了58.6万余份,成为党动员群众、教育群众、鼓舞军民的有力武器,成了党和人民的连心桥。1944年11月在中共中央西北局召开的宣传部长联席会议上,宣传部长们一致认为,在各分区的报纸中,《关中报》是办得最好的。

        我们党来自人民、根植人民、服务人民,党的根基在人民、血脉在人民、力量在人民。以习仲勋为代表的关中党委领导开展关中分区各项工作,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、认真地践行党的群众路线,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,充分体现了人民至上的鲜明特质。

     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